基本信息 | 详情 |
---|---|
姓名 | 彭晓燕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3年4月 |
学历 | 医学博士 |
职称 | 主任医师、教授 |
所在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
所在科室 | 眼底科 |
社会任职 |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病残儿医学鉴定组成员(2002年7月);全国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临床师资(2004);中华眼底病杂志第五届编委(2004年3月) |
学习工作经历 | 时间范围 | 具体经历 |
---|---|---|
学习经历 | 1969年7月 | 白城市师范附属小学 |
1975年9月 - 1978年7月 | 吉林省白城市第七中学学生 | |
1978年9月 - 1980年7月 | 吉林省白城市中学学生 | |
1980年9月 - 1985年8月 | 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学生 | |
1986年8月 - 1989年7月 | 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研究生 | |
1997年9月 - 1999年7月 |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严密教授 | |
1985年8月 - 1986年8月 | 白求恩医科大学德育部 | |
工作经历 | 1989年8月 - 至今 |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
擅长领域 | 详情 |
---|---|
主要领域 | 眼底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复杂眼底病的阅片 |
具体治疗 | 疑难眼底病的分析诊断;复杂眼底病的综合治疗,包括视网膜脱离常规手术、玻璃体切除术、各类激光治疗。特别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和手术治疗 |
学术成果 | 详情 |
---|---|
论文发表 | 以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2篇;以其他作者参与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文章31篇 |
著作编写 | 主编论著1部,副主编论著1部,参编论著8部;参编书籍(著作5部),如《视网膜脱离诊断治疗学》《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同仁眼科手册》《眼科学新进展(2002)》《五官科学》 |
承担课题 | 1.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肿瘤,北京市重点学科周边课题,资助金额2万,获基金年限1999,在项目中排名。2.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眼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j基金号:首都ZD199811,获基金年限2000年,分课题负责人。3. 低阈值经瞳孔温热疗法对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2003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基金(B类),第三负责人。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研究,北京市卫生资源整合与社区健康发展研究,2003年11月,经费300万,分课题负责人。5. 经瞳孔温热疗法阈下反应对对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年1月 - 2007年12月,第二负责人(负责激光技术指导)。 |
获得奖励 | 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2年)。2. 几种泪液成分在眼表疾病和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吉林省科委科技成果(1995年)。3.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1995年)。4. 以作者获得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以项目参加人获其他省部级奖励2项。 |
出诊信息 | 详情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门诊时间:上午8:00 - 12:00(挂号时间7:30 - 11:00),下午13:30 - 17:00(挂号时间13:00 - 16:00);出诊医院地址:东区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内大街8号;出诊咨询电话:010 - 58266699(咨询台);号源以官网为准 |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 出诊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2号潘家园大厦眼底科;出诊时间:2025 - 02 - 20(周四)上午,6天后有号,600元/次;2025 - 02 - 27(周四)上午,13天后有号,600元/次;2025 - 03 - 06(周四)上午,20天后有号,600元/次;联系电话:400 - 8392 - 968 |
相关学术活动 | 详情 |
---|---|
助力西北视觉功能与影像发展培训班 | 彭晓燕就眼内淋巴瘤 - 诊疗中的误区进行讲解 |
明日开讲活动 | 彭晓燕教授讲解葡萄膜炎患者病史的采集 |
术语解释:
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将能产生荧光效应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时应用加有滤色片的眼底照相机进行拍摄,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血流情况,从而辅助诊断眼底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
2. 玻璃体切除术:是一种眼科手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达到治疗眼底病的目的。
3. 经瞳孔温热疗法:是一种激光治疗方法,利用红外光以较低的能量照射眼底,使靶组织缓慢升温,从而达到治疗脉络膜肿瘤、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目的。
4. 视网膜退行性变:是指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一类疾病,可能与遗传、年龄、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会导致视力下降等症状。
5. 黄斑部疾病: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敏锐的部位,黄斑部疾病包括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引起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7.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眼球壁各层组织都会相应变薄、萎缩,从而引发一系列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9. 眼内肿瘤:是指发生于眼球内的肿瘤,包括葡萄膜肿瘤等,会影响眼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